2014年,我国将全面深化改革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中国经济描绘了新的发展改革方向,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4年经济作了全面部署,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,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,特别是改革创新动力不断激发,转型升级出现积极变化,内需潜力依然巨大。但是,国内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,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。这为钢铁行业的平稳发展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。面对严峻的生存和发展挑战,钢铁行业应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,以稳中求进和改革创新,加大结构调整力度,千方百计降本增效,促使钢铁企业走出困境,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。
第一,加快化解产能过剩矛盾,促进转变发展方式。由于技术进步、生产率提高,我国现有钢铁实际生产能力远大于统计的设计生产能力。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转变方式的新要求,经济增长速度将逐步放缓,市场对钢材的需求增速也将大幅放缓,而部分地区、部分企业还在扩大产能,造成我国产能严重过剩的局面更加恶化,特别是结构和区域矛盾尤为突出。这是我国钢铁工业当前的主要矛盾。尽管问题艰巨复杂,但必须坚决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,认真落实中央部署的“四个一批”要求,切实加快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,促进钢铁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。
第二,合理控制产量,避免严重供大于求。化解钢铁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是一项复杂而且艰巨的长期任务,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。因此,钢铁企业当务之急是要按照市场规律要求,合理控制钢铁产量,加强行业自律,严格遵守“没有合同不生产、不给钱不发货、低于制造成本不生产”的基本要求。应当认识到,在产能过剩、供大于求的形势下,通过增加产量摊薄固定成本,根本不能改变目前增产不增利的困难局面。如果违背市场规律、破坏行业自律的基本要求,必然会进一步加剧已经恶化的市场竞争环境。在目前的困难局面下,要改善行业盈利状况,必须合理控制产量,缓解供大于求的压力。
第三,加快环保治理,促进绿色发展。目前,我国的生态环境破坏程度已经十分严重,特别是恶劣的雾霾天气严重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,我国的环境污染已成为国内、国际关注的热点。尽管国务院发布了《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》,但真正改善环境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。特别是华北地区70%的钢铁企业环保不达标,其他地区钢铁企业的环保情况也同样严重,对钢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是巨大的挑战。因此,钢铁行业必须加快淘汰落后,严格执行生产环保达标、强化节能环保等法律约束,积极发展循环经济、低碳经济,努力实现绿色发展。
第四,加快信息化,促进企业由生产商向服务商转变。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,钢铁企业在提高产品质量和加大产品延伸加工的基础上,应积极探索发展电子商务,更好、更快、更优、更高效地为下游用户服务。目前,宝钢等钢铁企业已经发挥电子商务的高效作用,为客户提供更好的增值服务,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性。电子商务不仅可以给企业提供更好的交流平台、高效整合社会资源、接触更多客户资源、寻求更优的价格,而且可以获得更好的金融服务、保证生产稳定,特别是掌控资源,避免丧失定价话语权。电子商务迅速发展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和转型,也会带来钢铁产业采购模式、营销模式、管理模式、盈利模式的深刻变化。所以,企业要重视信息化水平的全面提高,从而提高服务水平和竞争力。
第五,加快改革创新,建立良好的体制机制保障。在全球贸易环境恶化和钢铁行业经营困难的形势下,所有企业都面临着挑战,必须加快改革创新,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变化的高效体制和机制。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,对竞争激烈的钢铁行业来说是一个积极有效的发展方向,对国有和民营钢铁企业加快融合、调动和发挥各自的积极性和优势、促进共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。
第六,适度发展非钢,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。国际大型钢铁集团的非钢产业占比都很高,如新日铁为35%,蒂森克虏伯为40%~60%。近年来,国内外钢铁企业的非钢产业效益要比钢铁主业好。从宝钢2012年的利润构成看,其110亿元的利润中,非钢产业利润高达60亿元。因此,我国钢铁企业在非钢产业方面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。钢铁企业在发展非钢产业方面,在做精做强主业的前提下,应当优先纵向发展,做强产业链延伸;适度横向发展,做好具有比较优势的相关产业,提高整体的竞争力。
第七,加强精细化管理,进一步降本增效。在已有对标挖潜经验的基础上,企业要继续从原料采购、物流运输、库存管理、生产消耗、产成品管理运输等各个环节,全面系统地降低成本,特别是在目前过高的物流成本和产成品资金占用等方面下工夫,合理控制原燃料采购,进一步降低库存,挖掘降本增效的潜力,强化资金管理,降低财务费用,努力实现钢铁主业效益的全面提升。